簡介
傳達海洋生態保育概念的作品,因取景拍攝不易、受限於創作媒介或技術局限,無法完全傳達創作理念。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與音樂學系合作,藉由最新的4DViews技術,打造出高品質的數位創意內容《與水合奏的孩子們》影片。製作團隊表示:「從計畫一開始,我們就秉持著身兼設計師與教育者的使命與責任,以海洋生態保育概念作為發想題材,並在技術上搭配4DViews動態立體捕捉技術,克服以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才能達成的影像效果,讓需要使『角色』們出現在『傳統拍攝上有難度的場景』或是『現實中不可能的場景』的創作更加容易且有效率。」 為了同時兼顧真實與夢幻感,《與水合奏的孩子們》製作團隊以海洋上行走的演奏家為意象,在鯨魚與燈籠魚的陪襯下,結合Realflow流體模擬軟體,透過「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算圖農場,以高效能、高解析影像運算出的虛擬海洋,傳達出海洋生態保育的概念。在音樂方面,製作團隊表示:「目前本作品發表的音樂,是作曲家賴孫德芳女士的《藍天進行曲》,與計畫執行之初的影片製作、剪輯與規劃的曲目不同。在影片畫面的美術風格與音樂律動、調性的搭配下,未來也不排除為這部影片製作全新的音樂曲目。」 團隊在創作上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樂器的反光不利於4DViews系統擷取動態立體影像,所以製作團隊也為此在腳本上進行適當的調整,並透過教育部全國首創的「樂器銀行」計畫(集結來自全國各地學校的閒置樂器,以及民間團體和產業界的捐贈,讓樂器媒合、維修與交換,進而扶持偏鄉音樂教育),找到即將淘汰的實體樂器進行舊化,以利演奏者與樂器的動態立體影像擷取。在此經驗下,未來若欲新增樂器,在製作上將以3D虛擬建模的方式匯入影像。 此次製作《與水合奏的孩子們》,不僅讓音樂學系和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兩個領域的學生有機會加入製作,學習如何相互配合、建立互助合作概念,同時也能讓媒傳系同學提早接觸到最新的4DViews技術、算圖農場等實務經驗,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製作團隊最後也感謝文化部、工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對於本作品製作上的支持與指導。
圖一、《與水合奏的孩子們》作品截圖
(實踐大學提供)
圖二、《與水合奏的孩子們》作品截圖
(實踐大學提供)
參考資料:
-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http://sccd.usc.edu.tw/
- 實踐大學音樂學系 http://music.us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