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造更多前瞻原生內容」為目標,利用4DViews技術輔助內容產製者,進行跨領域、實驗性的原生IP內容開發,強化臺灣影視內容的創造及傳播,向國際接軌。「IP內容實驗室」工研院團隊於2019年輔助內容產業以實驗性創作出發,輔導拍攝16件臺灣原創內容作品,期待在2020年可以有更多不同領域的團隊加入共創實驗計畫,挖掘更多商業化創作的可能性。


簡介

2019年,文化部自法國引進最新的「4DViews動態立體虛擬攝影系統」,並推動「創IP 秀4D實驗計畫徵選」計畫、委託工研院製作示範案例,藉以測試技術可能性及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同時徵選共計16組團隊進行共創實驗,創作出多個富含臺灣文化特色的原創內容。「IP內容實驗室」計畫主持人工研院資通所專案副組長彭首榮表示,本計畫是文化部委託工研院,以「創造更多前瞻原生內容」為目標,藉由工研院跨單位的研發能量與創新底蘊,結合國際創新前瞻的動態容積擷取技術與應用,協助內容產製者,進行跨領域、實驗性的原生IP內容開發。透過4DViews設備及技術支援,不僅能降低內容產製門檻與成本,還能強化臺灣影視內容的創造及傳播,向國際接軌。 

在這些共創實驗案例中,特別有以傳統工藝作為發想,藉由4DViews技術進行文化保存,為數位典藏注入嶄新的互動藝術樣貌,如彩蛋影像《神靈活現AR體驗》、銘傳大學《清明上河圖VR:金蘭居》、超維度互動《南管四季》,以及愛迪斯科技《數位典藏立體平台:歌仔戲》等。除了傳統工藝,還有臺灣原創IP的跨域案例,像是未來式互動科技改編小說《劍魂如初》創作《傳承之書》VR體驗、原金動畫將《妖怪森林》延伸製作成VR動畫《百年蜃樓尋妖記》。也有2組團隊運用於音樂影像上,讓更多人注意到4DViews技術,一個是仙草影像創作的MV《太空人》,另一個是實踐大學製作的《與水合奏的孩子們》。此外,有些團隊則試圖打破框架,嘗試更多藝術呈現方式,例如必應創造《末世重生》以九天戰鼓、民俗家將為主,融入虛擬角色創作,打造全新的藝術展演。 

從案例可見,4DViews技術已逐漸開拓出文創產業的無限可能。彭首榮認為:「4DViews提供給內容創作者一個新的說故事工具,透過擬真的動態立體模型,模糊了觀眾與故事主角的界線,彷彿置身故事場景中,如同時下熱門的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這樣的內容未來也會產生創新的商業模式,讓臺灣在豐富的原生文化內容和創新資通訊研發基礎上,為文創產業帶來新的機會。」 

根據小編採訪共創團隊所得,臺灣初試4DViews創作能獲好評,都多虧了工研院的協作。從一開始就安排技術說明討論、根據企劃腳本提供技術建議、協助篩選適合的服裝道具與動作等。再者,於正式拍攝前一至二周,安排測試拍攝,針對測試結果進行討論建議。正式拍攝完畢後,4DViews技術工程師將亦會對模型做適切的系統參數調整,讓團隊取得最佳品質的動態立體模型。 

展望未來,期待除2019年多為實驗性的創作出發,在2020年可以有更多不同領域的團隊加入共創實驗計畫,挖掘更多商業化創作的可能性,實現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揭示的藉由「文化科技」啟動「文化新經濟」的目標,這也是工研院自科技法人角色協助文化部的具體實踐,彭首榮表示。他舉例說,像IP內容實驗室2019年12月舉辦的國際論壇,邀請到日本NTT Docomo分享以4DViews技術為2020 東京奧運製作的運動科技作品,就非常具代表性。不管是哪個領域,最重要的還是協助臺灣團隊種下創意種子,讓文化內容產業能夠日益成長,結出豐富又飽滿的經濟成果!



圖一、計畫主持人彭首榮(右二)及工研院同仁向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右三)介紹共創實驗團隊創作的動態立體模型 



圖二、用4DViews 技術保存傳統文化,進行跨領域的內容開發



圖三、工研院輔導臺灣創作團隊使用4DViews 動態立體虛擬攝影系統

參考資料:IP 內容實驗室小編群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