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景娛樂」、法國「Novaya」合製,由IP Lab以4DViews容積擷取技術協拍的沉浸式AR作品《黑》(COLORED),2023年4月在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首映,吸引約5,000人次觀展,之後於美國翠貝卡影展、TTXC臺灣文化科技大會、TCCF創意內容大會巡演;2024年初再傳國際捷報,獲得 XR MUST 2023年度最佳劇本或敘事金獎、最佳現場體驗金獎、最佳體驗金獎。2024年3月16日至30日,本作將再度回臺,參展2024臺灣國際藝術節(TIFA),於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映演70場次,預售票已全部完售。

《黑》(COLORED)是法國作家Tania de Montaigne根據Claudette Colvin生平改編,訴說這位無名英進入民權運動,到遭世人遺忘的一生。體驗者在展場中藉助Microsoft Hololens 2頭顯,進入一場震撼又獨特的沉浸式之旅。「深呼吸,離開你所在的地方,現在你來到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郡,從現在開始,你是…黑人,一個生長在1950年代阿拉巴馬州的黑人…」。隨著說書人的旁白,體驗者身臨1955年的美國,15歲的Claudette Colvin在公車上拒絕讓座給一名白人乘客,儘管遭到威脅,她仍然拒絕讓座。入獄後,她決定控告整個城市,並聲稱自己無罪。當時美國正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在這之前,沒人膽敢這麼做。然而,卻沒有人記得她的名字。

《黑》(COLORED)的展場為暗房環境,內有長椅、門、窗框,和一個投影螢幕等實體陳設,有點像是電影《厄夜變奏曲》的場景。體驗者戴上HoloLens 2頭顯後,可在空間裡自由走動,耳朵聽到以《金屬之聲》獲奧斯卡最佳音效獎的Nicolas Becker所設計的聲響,眼睛可以看到現場真實的場景陳設,但鏡片中會出現虛擬的人物,座落在空間的各個角落,與每個觀眾產生絕對存在的空間對位,這種共同走進歷史的體驗,是前所未見的。作品的體驗時長約40分鐘,每一次可以最多10個人共同體驗。

導演Pierre與Stéphane會選擇改編這部歷史故事,緣自過往合作舞台劇的女編劇。女編劇2013年曾針對Claudette Colvin拒絕讓座事件撰寫論文,三人覺得可以針對該事件進行創作,當時導演Pierre提議以AR形式,「讓過去的人回到現在,為我們述說自己的故事」,使觀眾能夠親自體驗當事人面對的環境與情景。在一次影展活動中,恰好遇到臺灣資深電影監製黃茂昌,經過作品體驗與簡單會談,黃茂昌被《黑》(COLORED)題材吸引,開啟合製契機。

監製黃茂昌認為:「儘管《黑》(COLORED)談的是美國種族隔離歷史,但核心的『種族平等』觀念,也可以套用在有著多元族群、不同外來移民的臺灣身上。」推案期間,獲得文策院《2022年沉浸式內容國際合資合製計畫》製作支持金,並引薦法國導演團隊來臺,使用文策院IP Lab 4DViews容積擷取系統,以真人演員拍攝所需虛擬角色;導演Pierre亦於2022年申請到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巴黎龐畢度中心資金,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以一年半的時間完成創作。

導演Pierre表示,儘管4DViews技術有很多限制,但相較於Motion Capture,更適合《黑》(COLORED)。以技術面來看,Motion Capture只能捕捉特定畫面的特定動作,但4DViews可以像拍電影般,將演員當下的表演放在作品中,後製環節較少;就敘事層面來說,歷史是沒有辦法被改變的,它發生在當下,希望透過4DViews捕捉當時的情境,回應歷史故事。

至於為何選用AR表現?導演Pierre解釋,AR更像是將角色引入現實世界,使我們能夠在同一個空間中與其互動,同時也能與其他觀眾共享體驗。監製黃茂昌則認為,運用4DViews技術,可以更貼近我們眼睛所見的現實。體驗者透過AR,可以選擇任何角度、任何時間點與虛擬物體互動,提供了更自由、真實的體驗。



參考資料:

1. 法國「Novaya」Noire計畫介紹:https://novaya.io/noire/

2. 2024臺灣國際藝術節(TIFA)官網:https://npac-ntch.org/programs/series/tifa/2024/programs



圖一、觀眾觀看《黑》(COLORED)時,可遊走在真實場景和擴增實境AR建構的空間中,戴上耳機,跟著說書人的聲音,沉浸體驗Claudette Colvin的際遇(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圖二、透過IP Lab 4DViews技術,再現1950年代美國種族隔離事件(圖:前景娛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