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舞會》是一場結合真實表演、演員、舞蹈、音樂與虛擬實境的沉浸式互動體驗,由西班牙編舞家Blanca Li發起,並與法國BackLight Studio合作。該作品於2019年推出初步Demo,並獲得CHANEL投資支持,經過多年努力,於2020年完成,隨後在2021年威尼斯影展榮獲「最佳VR體驗」大獎,並展開全球巡演,足跡遍及瑞士、義大利、法國、新加坡、臺灣等。

《巴黎舞會》臺北場由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支持,VIVE Arts與驚喜製造共同製作,從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出,售票演出高達505場次,成功吸引共7,600位觀眾蒞臨體驗,展現出卓越的市場吸引力,成為臺灣沉浸式體驗的商業營運典範。臺北場為《巴黎舞會》升級版本,首次將VR內容與沉浸式劇場結合,透過5G專網提供VR互動科技即時串流技術,融合實體舞者在體驗中互動,創造多人共舞體驗,打造新型態VR沉浸式體驗的長演型定目劇。

《巴黎舞會》臺北場的營運策略以「定價策略」、「預算分配」與「體驗價值」三個面向作為主要考量的因素。

巴黎舞會製作人吳允方根據不同票價來假設,由每張$600或是$2,000作為「定價策略」的假設,推算「預算分配」可行性。若以$2,000為定價,月均觀眾需達1,500人才能達到收支平衡。若為提升買氣,基於觀眾可接受的價格,而將票價降至$600,則觀眾人數至少需達每月5,000人,然而,觀眾人數需求增加,現場所需的工作人員也將隨之增多,進一步增加人力成本,因此$600的定價策略,人流與人力需求幾乎難以達成。

吳允方又再進一步分析,每一張票須需預留10%作為行銷預算,則票價$2,000對應的行銷預算為$200,而票價$600則為$60。由於VR對臺灣觀眾而言仍是較新的娛樂形式,勢必會花更多的行銷成本,所綜合人力與行銷成本考量,票價月約$2,000是更合理的選擇。

《巴黎舞會》臺北場最後定價在$2,000上下,票種包括:單人獨舞票$2,100(含一杯調飲)、雙人共舞票$4,000(含兩杯調飲)、四人群舞票$7,600(含四杯調飲),團隊設計的團體票種,如雙人票和四人票,透過「人帶人」的銷售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確定票價後,接下來需要思考,對於一張定價$2100的VR體驗,觀眾期望獲得怎樣的「體驗價值」?一般觀眾可能認為$2100的票價,僅體驗歐洲巡演版本的35分鐘VR並不划算,為了提升體驗價值吸引觀眾買票,《巴黎舞會》臺北場在空間規劃、視覺設計和體驗設計上投入心力,讓觀眾獲得超過$2,100票價的價值感。

為了提升《巴黎舞會》臺北場的「體驗價值」,該版本有別於歐洲巡演的設計,增設了迎賓區。首先,觀眾會進入一個狹長的房間,兩側擺放著動物頭像,花草點綴其間,彷彿走入一座花園,小桌上提供Johnnie Walker威士忌調製的飲品,供觀眾自由品嚐,這些現實中的布景與VR虛擬實境畫面相互呼應。隨後,一名身穿經典巴黎風服裝的女演員出場,引導觀眾從兩側的動物頭像中,挑選自己的虛擬替身。接著,觀眾會被帶入更深處的房間,工作人員協助穿戴 Backpack Mini PC,手、腳和腰部都綁上了追蹤器,最後戴上VR頭盔,才正式進入VR體驗。體驗之中,觀眾脫離他們的真實身分,頭部化身成為動物並穿上CHANEL的服裝,以虛擬的身分與劇中演員一起參與舞會,進入另一個世界。VR體驗結束後,工作人員帶領觀眾到另一個空間,透過舞蹈互動活動帶領讓觀眾「重返現實」,並且在設有Bar area的環境下,延續VR體驗餘韻,加強體驗的虛實沉浸感,營造與朋友共同體驗的美好經驗。

《巴黎舞會》臺北場的所額外設計的空間規劃,不僅提升「體驗價值」,同時帶來了合作機會,例如在酒吧區引入Johnnie Walker威士忌的展示,獲得額外的合作利潤。然而,增加體驗區域的同時,相關費用也需審慎評估。長期展演牽涉場館支出,包含租金、水電等10個月的人力成本,因此,如何平衡「體驗價值」、「定價策略」與「預算分配」三要素,是《巴黎舞會》臺北場成功運營的關鍵所在。

《巴黎舞會》臺北場完整體驗約80分鐘,其中VR體驗的段落有35分鐘。每一場VR體驗會稱為一個Module,一個Module可提供10個觀眾體驗。《巴黎舞會》臺北場共有兩個Module,每個Module都需要一位Game Master、兩位助理、兩位舞者。Game Master負責解決技術問題,他會坐在控制台指揮,由兩名助理負責排除體驗者的設備問題,確保每位體驗者的穿戴與設備正常運行。另外,兩位舞者分別位於前區和後區,觀眾一入場,便會在花園中與一位舞者互動,並被引導進入舞會盛宴;體驗結束時,另一位舞者會帶領觀眾跳舞,為整場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在進入《巴黎舞會》VR體驗前,助理會協助每位觀眾配戴VIVE Focus 3 VR頭盔,並且分別在頭、背、四肢上有6個Trackers,配備Backpack Mini PC、電池和耳機。因此Game Master需注意觀眾移動,確保多個觀眾能在同一場地中互動,並能看到彼此,因此定位系統至關重要,若有不準確的狀況會大大影響沉浸的體驗感。《巴黎舞會》使用兩種定位系統,第一種是基於頭盔的定位系統與HTC開發的LBE Mode實景娛樂模式,實現多人共空間VR體驗;第二種是Light House與Trackers,追蹤觀眾肢體動作,透過這些追蹤方式,體驗者不僅能看到自己的動態,也能看到其他參與者的動態,並能在虛擬世界進行互動,讓所有參與者都能沉浸在同一場體驗中。

《巴黎舞會》巡演的過程中,因應相異的國家與場地進行不一樣的調整,好比說上海場,團隊建立了隔牆來隔絕不必要的訊號,但隔牆要求必須延伸至天花板,才能達到完全的訊號隔離效果。而在歐洲地區巡演,則是把WIFI 5G改用行動5G格式來避免衝突,甚至使用新科技WIFI 6G,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每個國家都支援WIFI 6G,團隊必須評估不同國家或場地的技術條件,並找到具有彈性的應對方式。

《巴黎舞會》臺北場結束後,團隊在回收的1,100份體驗問卷中發現,70%的觀眾為首次接觸VR,且主要消費者為女性。團隊回顧國內、外行銷差異,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國外對新事物接受度較高,溝通成本較低,而國內則需要更多時間說明產品價值。然而,《巴黎舞會》臺北場藉由對「定價策略」、「預算分配」和「體驗價值」三方面的精準平衡,成功驗證了售票形式VR體驗在臺灣的可行性,提供未來LBE多人體驗形式的VR作品,走入商業化的經驗參考。


參考資料:

1. 驚喜製造:https://www.surpriselab.com.tw/lebaldeparis

2. VIVE Arts:https://www.vive.com/tw/newsroom/2023-02-17/


圖一、《巴黎舞會》臺北場入場花園

圖二、《巴黎舞會》臺北場VR體驗現場

圖三、《巴黎舞會》臺北場每位觀眾的虛擬角色都會穿上訂製禮服

圖四、觀眾在虛擬實境中自由起舞

圖五、VR體驗尾聲的酒吧檯